事件:10月出口增速-6.9%(9月-3.7%),季调同比-4.3%;进口增速-18.8%(9月-20.4%),季调同比-15%;贸易顺差616.4亿美元(9月603.4亿美元).
基本结论
1、10月出口负增长跌幅扩大,进口依然深度负增长,贸易顺差维持衰退式高位。当下衰退的贸易格局将保持较长时间,与中国产业升级,引擎更迭周期同步,顺差未来可能轻微收窄,因出口下滑幅度未来仍将加剧,而进口的价格拖累逐渐缓解。
2 、本币计价则外贸数据表现略好,由于汇率贡献达到3.7,高于本币计价表现,故无实质意义。
3、可比领国看:越南出口情况较中国乐观,韩国出口情况较中国恶化更加严重;越南下滑7个点至2.4%,前10个月累计增长8.5%,好于中国;韩国下滑7.4个点至-15.7%,累计-6.4%,情况恶化甚于中国。
4、出口国别差异方面,对主要国家均负增长,对美国轻微下滑,对东盟下滑幅度最大(-17至-11%),后者较为异常,是否前期汇率波动预期收汇影响尚待研究。
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下滑至负增长,加工贸易降幅收窄,但长期持续低于一般贸易,后者格局成为趋势。
产品结构上看,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增速下滑至小幅负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跌幅扩大,钢材出口数量下滑,可能与近期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钢材出口价格优势减弱有关。
5、进口方面,仍然维持农产品较高,中游深度负增长,铁矿,铜等进口疲弱的格局。
价格效应尚看,原油、铁矿石、铜材价格同比拖累效应均略有减弱(价格回升1-5个点左右,对进口回升贡献约0.5个点);进口数量方面,原油保持较高增速,铁矿石、铜材进口数量均收缩。
6、未来看,预计出口负增长程度扩大、进口低位徘徊。出口方面,先导指数低位下滑至32.8,中采PMI出口订单50以下继续收缩,未来2个月基数更加不利。进口方面可能轻微改善,但主因原油、铁矿石、铜等商品价格的拖累效应减弱。
详细数据如下:
1、出口国别差异方面,对主要国家均负增长,对美国轻微下滑,对东盟下滑幅度最大(-17至-11%),后者较为异常,是否前期汇率波动预期收汇影响尚待研究。
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下滑至负增长,加工贸易降幅收窄,但长期持续低于一般贸易,后者格局成为趋势。
产品结构上看,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增速下滑至小幅负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跌幅扩大,钢材出口数量下滑,可能与近期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钢材出口价格优势减弱有关。
(1)对主要国家出口均负增长,其中对美国出口相对表现最好,仅轻微下滑0.92%,累计增长5.2%;对东盟出口大幅下滑17个点至-11%(累计增速保持在3.7%较高水平),可能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导致的延迟收汇相关;对欧盟、日本小幅下滑,对香港维持深度负增长。(2)贸易方式方面,一般贸易出口9月短暂回升后,10月下滑6.3个点至-4.2%,累计增长持续下滑至1.8%;加工贸易降幅收窄4个点至-10.6%,累计增长-9.3%,持续低于一般贸易,结合越南等国家出口持续正增长,对中国替代程度不断加深,加工贸易形势依旧严峻。(3)产品结构上看,机电产品、高新产品增速下滑至负增长(接近-2%),劳动密集型产品跌幅扩大至-8.5%;钢材出口数量大幅下滑(902万吨),可能与近期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钢材出口价格优势减弱有关,出口金额大幅下滑至-24%(前值-10%).
2、进口方面,仍然维持农产品较高,中游深度负增长,铁矿,铜等进口疲弱的格局。
价格效应尚看,原油、铁矿石、铜材价格同比拖累效应均略有减弱(价格回升1-5个点左右,对进口回升贡献约0.5个点);进口数量方面,原油保持较高增速,铁矿石、铜材进口数量均收缩。
具体看:10月铁矿石进口数量同环比下滑(环比-12%、同比-5%),原油进口量虽自高位下滑,但仍保持较高增速(9%),铜材进口下滑至42万吨,增速大幅放缓(-12至6%);三者价格同比拖累程度均小幅减弱,进口金额增速保持深度负增长。中游机床依然深度负增长(+7至-28%)、汽车大幅下滑(-27至-33%)。农产品方面,谷物、大豆进口数量保持高速增长(谷物90%、大豆35%).
(责任编辑: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