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美元计价,2月出口-25.4%(1月-11.2%),进口-13.8%(1月-18.8%),顺差326亿美元(1月632亿美元).
2月出口加速下滑、跌幅接近09年金融危机恢复期的最差历史水平,但季调后数据下滑程度较小(-5.6%),较1月(-9%)跌幅收窄,反映春节因素干扰可以解释大部分跌幅;同时15年2月出口增速高达48%,基数效应也是出口数据大幅恶化的原因。
三月出口将大幅反弹反映特殊因素的消除。但从季度角度看,下滑趋势仍存。15年Q1起,出口逐季下滑趋势明确(季度增速:-0.7/-2/-4/-4),至于一季度,我们1月外贸点评指出,剔除掉技术性因素,(当前)实际出口增速约-7%— -6%左右。
进口低位弱回升(季调后回升3.6至-11.3%),动能主要来自大宗商品涨价预期下进口量回升,其中尤以原油、铜材表现突出;值得注意的是在进口持续下滑背景下,对港进口在过去的9个月中有8个月实现正增长,且最近3个月大幅飙升(2月89%、1月72%、12月64%),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下,资金持续外流的压力以及虚假贸易跨境套利;此外,加工贸易自15年以来呈加速下滑之势,恶化情况甚于一般贸易。
未来,由于春节错位,3月外贸数据有望大反弹,但除了暂时的数据表现外,反弹背后并没有真实经济意义;中期看,外贸下行压力不减。(1)发达经济体近期景气指数下滑,全球贸易萎缩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国内PMI新出口订单连续17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同时,欧日均有望加码宽松,汇率、成本因素削弱中国出口竞争力,出口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2)3月份节假日影响消退、工作日同比多1天、基数较低,因此预期在技术性因素提振下,3月出口有望在连续2个月深跌的基础上大幅反弹,但真实出口水平仍面临趋势性下行压力。
具体看,出口方面:
1、分国别看,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均大幅下滑至-20%以下,在15年还能保持正增长的美国、东盟也分别下滑至-23%、-33%,对香港、欧盟、日本也在-20%及之下;值得注意的是,对东盟出口自15年10月以来,持续负增长且有加速恶化之势,背后既有经济原因,又有政治原因。
2、分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大幅恶化(同比-28.5%,1月-7.5%),加工贸易延续低迷(-23%,1月-19%),整体均表现不佳。
3、分商品类别看,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加速下滑,接近09年金融危机时最差水平(高新技术-17%,机电-23%);劳动密集型产品因基数、季节性因素下滑至-30%(1月-6%);钢材出口量季节性下滑,仍保持在较高水平(811万吨,同比4%),但因价格低廉,出口额仍深度负增长(-33%);近期国内钢价涨势迅猛,内销比外贸利润丰厚,结合微观调研,预计3月钢材出口量季节性回升力度弱于往年.
进口方面:
1、大宗商品涨价预期推升进口量回升。年初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涨价预期带动进口量回升,尤其原油、铜材表现突出。原油、铜材进口量分别大增24%、49%,价格拖累弱改善,进口额回升明显(原油-24%、前值-42%;铜材16%、前值-21%);铁矿石价格表现略弱,进口量回升至8.3%(1月4.5%),进口金额维持深度负增长-34%(1月-33%).
2、粮食、中游工业品进口低迷。为排除春节因素造成的大幅波动,我们1-2月合计来看:金属加工机床、汽车及底盘进口持续低迷,累计进口分别为-13%、-25%;粮食进口量价齐跌(谷物进口量-37%,进口额-37%;大豆进口量-9%,进口额-26%).
(责任编辑: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