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中采PMI跌幅轻微扩大0.4至49,录得数年以来的最低记录。节假日影响下,生产与新订单均较上月下滑;与过去数年的春节期间数据相比,产需的下降幅度本次最大。因此以1-2月制造业PMI衡量,工业收缩至新低水平,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将较15年4季度(5.9)大幅下滑0.3-0.5。上述情况,既存在节假日因素的叠加,也是内生性经济运行趋势的延续;于此同时服务业PMI也出现下滑,但绝对水平仍在50以上具有相对优势。
2、预期与价格回暖的特征较为鲜明。2月制造业、服务业的共同特征是经营预期回升、价格回升。前者经营预期大幅跳升至57.9,后者连续两月回升达到59.5;价格方面,制造业购进价格回升5.1,时隔17个月首度回升至枯荣线上(50.2),服务业投入价格亦出现回升。如果不考虑季节、节日因素,经营预期与价格回升的主要推动在于适度扩大需求的政策导向以及供给侧改革。因此,从库存指标看,尽管保持低位,但收缩变慢,原材料库存与产成品库存均在50以内回升。
3、与整体PMI趋势不同的是,钢铁PMI连续三月回升,本月达到49,创两年以来新高。尤其是从需求订单看,本月时隔2年多首度迈上枯荣线。从钢铁PMI的节奏上看,购进价格与产成品库存回升节奏较快,但总体水平仍然50以内;因此,未来看产出小幅回升、继续保持景气回升的概率较大。
4、近期逆周期政策带来各个层面的预期与行为变化,流动性层面则也以宽信贷、进实体、去库存为导向;过剩行业,例如煤炭企业保四争六(注:指16年发放工资月数)的当下最尴尬境地,也正是供给侧改革的弹性所在;遗留7年之久的产能过剩问题,终于迎来曙光。
5、短期看,3月初将迎来“小出清下小回升”的景气回升(《弹性归来》,逻辑不赘);中期看,我们判断16年的周期曲线并不会是暴热爆冷的倒v型,当前通胀预期的适度回升有助于经济平稳运行,16年的增长与投资曲线,粗线条看是前低后高的节奏,因此16年上半年价格正常化、下半年需求适度扩张是主要的年度宏观特征。
(责任编辑:DF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