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经理“奔私”趋缓 7月无人“出走”
2015年08月26日 07:37
来源:上海证券报
东方财富APP
Scan me!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Scan me!

提示: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您的

朋友圈

  在东方财富看资讯行情,选东方财富证券一站式开户交易>>

  伴随市场行情持续震荡,上半年达到高潮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趋势戛然而止。据好买私募数据中心统计,在其数据库有覆盖的公募基金经理中,7月“奔私”的公募基金经理数量为零,新成立的私募基金数量也从单月千余只骤然降至400余只,回到去年二季度的水平。

  王卫东 、王鹏辉、邱国鹭……延续多年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在今年上半年达到高潮,知名公募基金经理“奔私”成为业内普遍现象,私募基金规模迅速扩大;然而6月中旬以来A股持续调整,使得准备“奔私”的公募基金人士“望而却步”。

  好买私募数据中心统计显示,在其数据库有覆盖的公募基金经理中,今年上半年,每月都有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各月“奔私”人数分别为3人、7人、5人、3人、3人和6人;但到了7月,“奔私”者的数量为零。

  同时,成立的私募基金产品数量也骤降,7月成立的私募基金共有434只,而今年二季度成立的私募基金数量还高达4266只,月均1422只产品成立。据此测算,7月成立的私募基金产品数量只是此前二季度每月平均水平的三成左右。

  分析人士表示,“奔私”潮暂趋平静,除了“该走的人也走得差不多了”,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8月25日,上证指数击破3000点关口,报收2964.97点,当日跌幅7.63%,深成指数收盘报10197点,日跌幅7.04%,创业板收盘报1990.71点,跌幅同样达到7.52%。

  基础市场的剧烈震荡使得私募产品表现乏善可陈。统计显示,7月份纳入统计范围的私募基金中有51.63%为负收益,48.37%为正收益;截至8月25日,今年以来清盘的私募基金数量达到了1233只。

  某位新近“奔私”的基金经理甚至表示,现在渠道都积压着不发产品,除了跟老东家合作几个小产品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收入,公司运营成本固定,各种事项都要花销,压力很大。“之前有几个在公募的朋友考虑也出来一起干,但现在大家的态度似乎都有点后退,毕竟待在公募没有运营的压力”。

  “下海没想象中容易。”沪上成立于今年初的某家私募基金总经理坦言:“原来在公募的时候搞好投资就行,现在注册登记、场地选址、水电房租什么都要考虑,挺操心的,初创期没办法,以后可能会好点。”

  在上述基金分析师看来,私募的成立门槛较低,恰逢去年开始行情走牛,因此扩容迅速;而当市场出现调整,“底子薄”的私募机构将面临比公募更大的生存挑战,“行业面临大洗牌,此时选择进入私募行业需要更坚定长远的规划和更强大的资本支持,一般人不太敢玩”。

  另一方面,除了还未“奔私”的基金经理暂时决定留在公募之外,个别已经“奔私”的“过来人”如今内心也萌生了“回头是岸”的想法。

  “在公募的时候,即使没有产品,也有大股东养着,到了私募则不同,这里是不养闲人和庸人的。”某私募人士表示,最近打算先“返公”,通过公募获得稳定收入度过A股调整期,等到行情明朗了,再重新“奔私”。

  全新妙想投研助理,立即体验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责任编辑:DF155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发布此内容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站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Scan me!

打开微信,

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描二维码关注

东方财富官网微信

网友评论
还可输入
清除
提交评论
郑重声明: 1.根据《证券法》规定,禁止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扰乱证券市场;2.用户在本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最热 最早
加载更多
查看全部评论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61278686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4000300059/952500
搜索
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