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个人系公募汇泉基金一则高管变更公告引发市场关注:公司副总经理寻卫国因个人原因离任,此时距其1月22日履新仅46天。这是年内公募行业第22起副总经理级别人事变动,也是汇泉基金自2020年成立以来第4次核心管理层调整。
在人事动荡背后,汇泉基金还面临着更严峻的业绩考验。截至2024年末,公司管理规模仅23.68亿元,而汇泉基金联合创始人梁永强管理的多只产品持续亏损,旗舰基金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混合A成立以来累计亏损28.31%,落后业绩基准34.56个百分点,位列倒数20%。这家成立五年的个人系公募,正遭遇治理能力与投资业绩的双重拷问。

副总经理寻卫国离任任职不足50天
根据汇泉基金公告,寻卫国的副总经理任期始于2025年1月22日,终于3月7日,实际履职仅46个自然日。这种近乎“月抛式”的高管变动在业内实属罕见,尤其考虑到其此前已担任三年督察长,对公司的合规架构理应深谙于心。业内人士指出,个人系公募因股权高度集中于创始团队,高管决策权受限现象普遍,这可能是导致短期离任的深层诱因。
寻卫国的履历堪称资管行业变迁的缩影:从工商银行总行资产托管部处长(2005-2012)、广发银行托管部总经理(2012-2016),到华泰保兴基金副总(2016-2020)、恒泰证券托管部总经理(2020-2022),最终落脚个人系公募。这种“银行-券商-公募”的跨界流动,既体现资管行业人才争夺白热化,也暴露中小机构留人难题。

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月公募高管变更达49人次,涉及33家公司。其中副总经理变动占比45%,仅3月前十天就有浦银安盛、惠升、申万菱信等6家公司调整副总级别人选。有业内人士透露,新公司为快速搭建团队往往承诺过高权责,但在实际运营中因股东干预、考核压力等问题,极易导致管理层“闪退”。
投研短板凸显梁永强管理业绩全线承压
汇泉基金成立于2020年6月,注册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总部设于海淀区西直门外腾达大厦,是典型的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公司由梁永强(持股34.23%)与杨宇(持股57.75%)联合创立,两人合计持股超90%,形成“创始人绝对控股+职业经理人执行”的治理模式。
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汇泉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为23.68亿元。混合型基金有6只,合计规模为12.76亿元;债券型基金有3只,合计规模为10.91亿元。
作为汇泉基金联合创始人,梁永强曾以华商盛世成长混合累计106.51%的任职回报闻名业内。资料显示,梁永强曾任华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副总经理、量化投资部总经理、公司副总经理、公司总经理。梁永强现任汇泉基金总经理,然而转战个人系公募后,其管理能力遭遇滑铁卢。
目前梁永强管理的3只基金中,汇泉策略优选混合A年度回报4.25%,同类排名2882/4584,但成立以来累计亏损49.24%,跑输基准41.71个百分点,同类排名4569/4548。
汇泉臻心致远混合A自2021年11月成立以来也一直由梁永强管理,任职回报-45.74%,任职回报排名2148/2325,位列倒数10% 。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混合A成立以来累计亏损28.31%,落后业绩基准34.56个百分点,同类排名3891/4648,位列倒数20%。

与同业总经理级基金经理相比,梁永强的管理能力差距显著:东方红资管张锋管理的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A在2024年收益率16.71%,同类排名近10%;睿远基金饶刚管理的睿远稳进配置两年持有期混合2024年收益率13.35%,同类排名前3%。反观梁永强管理的三只产品2024年收益均为负数,排名表现最好的汇泉兴至未来一年持有混合A同类排名也为81%。
截至2024年末,汇泉基金非货管理规模23.68亿元,较2024年三季度缩水超24%。其中混合型12.76亿元,债券型10.91亿元。而梁永强的管理规模为10.74亿元,占公司半壁江山。业绩持续低迷导致投资者加速赎回,旗舰产品汇泉兴至未来混合A最新合并规模仅为0.59亿元,逼近清盘红线。这为个人系公募过度依赖单一明星经理的模式敲响警钟。
寻卫国的“闪电”进退与梁永强的业绩困局,共同揭示个人系公募的发展瓶颈。当创始团队光环褪去、治理结构缺陷暴露、投研体系未能及时完善,如何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力,将成为汇泉基金及其同类机构必须面对的生存命题。
(文章来源:财中社)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